他是
全英清华校友会会长
曾于09年、19年大阅兵时受邀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他是
大数据领域的顶级专家
英国帝国理工数据科学院研究所创始人
2015年
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时
参观了他的研究所
他向主席汇报了研究工作
他就是
欧洲科学院院士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学长、名誉副会长
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全英清华校友会会长
郭毅可
欢迎收看主旨演讲全程录播视频
▲点击观看全程演讲及互动问答▲
郭毅可一家三代清华人,他的祖父郭宣霖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清华文学院;父亲郭方中是传热学专家,上世纪50年代在清华大学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王补宣教授;因此,在1980年报考大学时,郭毅可便毫不犹豫选择了清华计算机系,之后1987年被公派至英国留学。
郭毅可(前排右三)在清华大学的班级照
“我记得来读书时候是1987年10月14日,我第一次早上再看到太阳是1988年4月!”郭毅可回忆起初到英国时的学习生活。因为他每天早晨7点多就到实验室了,回家时已经晚上11点,英国秋冬季早上是很难看到太阳的。
初到英国时的照片
在郭毅可看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教育和学习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所以他们那一代留学生都很拼。
正是靠着这股拼劲,郭毅可顺利读完博士,经过国家批准,他继续留校工作,从博士后、讲师一路做到正教授。郭毅可成为教授时才39岁,那时,全英国的华人教授大概只有8名,他是最年轻的一位。
2014年,郭毅可在帝国理工创立了数据科学研究所,建立了欧洲最大的数据科学可视化演示平台——由40台电脑并行运算、64块电脑屏幕拼接而成的超大环形屏幕,可以用图表、趋势变化图等,直观地展示大数据研究成果。
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携夫人彭丽媛参观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在该校的数据科学研究所,郭毅可向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展示了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中国人口迁移情况,“一带一路”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个性化医疗的推广,以及上海地铁的负载分布和应急办法等一些大数据研究工作。
郭毅可代表数据科学研究所向彭丽媛赠送了一件苏格兰羊绒披肩,有趣的是,这件披肩由该研究所采用彭丽媛公开照片,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计算出彭丽媛的衣服尺寸而制成。郭毅可说:“要是合身说明我们大数据做得好。”
大数据技术让世界连结地更加紧密,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郭毅可的推动下一系列跨国合作的大数据研究正在进行。他领导的帝国理工数据科学研究所是英国第一大对华学术研究合作伙伴。
离开中国多年,他至今仍将清华大学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郭毅可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虽然身在国外,但他一直在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的发展尽己所能。
郭毅可
“我们这代人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的今天。每个中国人都有为自己国家做贡献和回馈的愿望、行动,这不是挂在嘴上的事情,是我们每天实实在在的生活。”
郭毅可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科研本身,他更将向大众传播科学视为己任。
这也是他选择成为英国慈善机构皇家学院(Royal Institution)理事的重要原因。皇家学院是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在两百多年前建立的,是众多科学家聚会、进行试验、讨论、向公众演讲等场所,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会员。目前该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众科学的传播。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皇家学院向全球推广其理念和科研成果的教育普及,同时也将科学大众化的理念推广到中国,进一步促进中英科研和人文交流。
郭毅可一再强调当下世界文明里所要求的包容与尊重,并同时寄语在英国留学的青年人,把握住“这代人所遇见的大好时机,在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都值得珍惜。特别在英国留学的青年,应该很好地来学习,不要把自己放在局外,但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更不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英中人才发展协会
英中人才发展协会,系由中英两国的资深教育、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共同发起,在英国伦敦依法注册成立的人才专业协会。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的指导和支持下,自2018年起,英中人才发展协会将每年定期主办“中英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
英中人才发展协会立足英国,服务中英。以加强中英两国间教育、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人才交流为目的,致力搭建一个专业连结中英之间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着力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人才、优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精准对接;为中英两国创新人才、行业领袖和科技精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英国企业对华投资和赴华工作的英方人士,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
更多引才汇智创新创业资讯敬请关注
英中人才发展协会UCTDA官方微信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