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春 Chinese Lunar New Year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为解相思之愁,寄托新春美好憧憬,在1月21日农历大年三十,全英清华校友会在牛津和剑桥举办了2023年写春联贴福字迎新春活动。 活动详情 方方正正中国字,金兔报喜迎新春!在牛津和剑桥地区校友会的筹备下,本次写春联贴福字迎新春活动精彩纷呈,现场校友挥毫泼墨,秀出清华学子的书法风范。而后校友们交流书法技巧,互赠春联。同时工作人员也为校友代写春联,传递清华大家庭对校友们的祝愿。带着新春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盼,校友们合影留念,满载而归! 校友在现场挥毫泼墨,代写互赠春联 本次活动由全英清华校友会牛津和剑桥地区理事牵头组织。活动得到了校友们,特别是热爱书法的校友们的积极参与,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等地30余名校友及亲友相聚到了现场。校友们愉快交谈,共叙同窗情谊,同书美好祝愿。 春联现场校友合影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的精彩活动! 感谢长期合作伙伴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浙江省共同组建的一类新型综合创新创业平台,成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成立18年来,长三院聚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设立了10余个重点研发平台,50余个研究所和工程化研发中心,还在柔性电子、航空发动机、前沿新材料等方向设立了若干专业院,累计建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8个,孵化科技企业超过2500家,规模超百亿近20家,上市或被并购40余家,并作为唯一创新载体被写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去年还获评“科创中国·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 […]
虎威惊盛世,兔翰绘新春。1月29日正月初八,全英清华校友会南部地区校友以欢庆新春佳节为契机,齐聚南安普顿,圆满完成新年第一次聚会活动。来自南安普顿、埃克塞特、布里斯托的11位校友及家属参与了此次聚会,期间校友会组织参观了南安普顿Seacity museum以及Tudor时期的历史遗迹,大家欢声笑语中再续清华情,共同迎新春! 兔 年 大 吉 01 参观 南安博物馆 中午12点,活动从南安普顿Seacity museum正式开始。该博物馆作为南安普顿中心的地标建筑,建立初衷是为了纪念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从南岸普敦港口离开的第一百周年。 校友和家属们浏览泰坦尼克号发生事故当天的旧报纸 (左图中为王忠东女士,全英清华校友会顾问,现任Exceter大学副校长) 校友认真了解中国与南安普顿地区的科技文化交流历史 02 参观 […]
新 展 上 线 二〇二三年元月 2021年清华大学发布了《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为未来十年清华大学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积极开拓思路,与世界顶尖大学博物馆展开合作,为跻身世界一流的大学科学博物馆行列积蓄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科学史研究所等世界名校、研究机构等科学博物馆建立联系,合作策划实施线上展览,并陆续发布。 今天,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推出“双校记:透过显微镜看哈佛与清华”线上展,这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科学博物馆与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及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联合推出的中英双语在线展览。欢迎您观后在微信后台留下您的观展体验,您也可以将该展链接转发给有兴趣的朋友,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双校记:透过显微镜 看哈佛与清华 看展方式 方式一:建议您优先使用电脑打开网址观看:https://exhibition.tsm.tsinghua.edu.cn/2023/。 方式二: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看展。 展览前言 显微镜是近代科学的标志仪器。18世纪以来,显微镜逐渐流通到世界各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揭开了自然界中原本隐藏的奥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进步。显微镜也进入了大学的课堂、实验室和博物馆,如1636年成立的哈佛大学与1911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双校记:透过显微镜看哈佛与清华”展示了这两所大学所使用、制造和收藏的众多类型的显微镜,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历史收藏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部分展品 […]
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主办的 “清华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日前结束 经网友投票和专家评议 “支撑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 10条新闻入选 “清华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 让我们一起走近 “清华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 (按照新闻发生时间排序): 1 支撑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2022年1月13日,清华大学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举行。清华大学共有1210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另有150名“志愿者的二次方”为全体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同时,清华大学作为承担“科技冬奥”项目最多的单位,共牵头7个项目、18个课题,并设计“雪如意”“雪飞天”和三大赛区火炬台。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博士生陈荣钦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4月21日,清华大学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30个集体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称号,279名师生员工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先进个人”称号。 […]
✦ 星移斗转,水木清芳 四时轮转,庚续华章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 这条不凡之路上有太多闪光时刻 值得我们铭记 虽任重道远,而矢志笃行 ✦ ✦ 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 ★ 这一年 清华人始终不忘初心 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前行的步伐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
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各位校友: 结合北京高校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学校已调整校门通行管理措施,从即日起校友可凭有效凭证进入清华大学校园。 校友出示“清华人”微信小程序中的电子校友卡,经查验后入校。不方便使用手机微信小程序的校友,需先联系在校工作的老师完成临时来访人员报备,刷身份证入校。 校友采取步行和非机动车方式,可从东南门、东侧门、西北门、油库门、北门入校。采取驾驶机动车方式,可从西北门、油库门、南门入校。 清华校友总会 2023年1月16日 诚邀您通过“清华人”小程序 完成校友身份认证 加入清华人的线上家园 获得校友专属服务 2023年第2期 封面 | 邰志强
编者按 近些年出国深造已成为一种艺术求学的趋势,越来越多有志于陶艺创作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到国外学习,接受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陶艺观念和教育,增加个人阅历的同时开拓创作的视野和可能性。在此前提下,《中国陶艺家》微信平台将邀请在海外知名教育机构中求学或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分享个人学习和创作经历,为国内的师生和陶艺从业者提供具体而生动的、带有主观体验性和时效性的独特介绍。 本文作者姬凡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专业,以自身教育和实践经历介绍了在英学习陶艺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个人收获等,窥析中英陶艺教育的异同。 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陶瓷与玻璃是怎样一种体验? 文|姬凡 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所艺术类专业院校,由四大学院组成,分别是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和传媒学院。该院校(以下简称“皇艺”)只提供研究生课程,授予MA,MRes,MPil以及PhD四种学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长期位列世界艺术类高校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殿堂级艺术学院。 介绍皇艺的学院构成与排名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在英学习陶艺的教育经历与实践,为想要了解皇艺陶瓷系的同学们提供经验参考,并从皇艺这一学校窥探国内院校和英国陶艺教育有什么样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人于2022年毕业于皇艺陶瓷系,所接受的是时长为两年的项目课程。而自2022年起皇艺将其缩短为一年制硕士项目,因此我的经验不能完全等同于新一年学制的陶瓷课程,但其工作坊使用规则,教育主旨,教学风格,授课内容大致不变,只是课程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会从个人经验与观察来给大家讲述我了解的皇艺陶瓷系,并通过与一年制硕士生的交流来补充陶瓷系最新的重要变化。 皇艺陶瓷系长什么样? 陶瓷与玻璃(MA Ceramics and Glass)是该专业的全称,2022年与首饰金属系(MA […]
>>> 向上拉动查看信件 春节将至,万家团圆, 翰墨飘香,迎春纳福。 “贴春联,挂倒福”是辞旧迎新的重要习俗。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解相思之愁,寄托新年美好憧憬, 全英清华校友会将在除夕举办写福字/春联活动。 让我们欢聚一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别样新春祝福! 活动详情 牛津地区 2023年1月21日下午 12:30-15:30 活动地点:Kloppenburg 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