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吴哥窟计划》, 作者沈伟

      2025年5月14日,世界著名编舞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老师,在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Guimet)完成其全新跨界力作《吴哥窟计划》的全球首演。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舞蹈的演出,更是一场横跨文明、时间与内在意识的灵魂之旅。

      全英清华校友会秘书长高远女士有幸现场观演,并于演后与法国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人物——前法国国立美术学院院长、法国国家图形设计中心(Le Signe)主席 Evrard Didier 先生展开深度对谈,围绕这场文化盛宴背后的精神脉络与时代启示,进行交流与思辨。

 

沈伟 × 全英清华校友会:缘起伦敦

“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绘画作品《反应元素系列》, 作者沈伟

      沈伟老师与全英清华校友会的缘分,可追溯至2024年。在全英清华校友会主办的“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中,沈老师不仅亲临现场担任指导嘉宾,更以艺术家身份参展,用自己跨越编舞、绘画与诗歌的多重创作经验,为青年艺术校友带来深刻启发。

      他的多重身份与自由创作姿态,引发了校友们对于“艺术作为修行、身体作为语言”的深层思考,也由此开启了一扇通往“无界之境”的大门,激发了更多关于艺术路径的探索与想象。这段始于伦敦的相遇,也悄然为此次巴黎的精神对话埋下了伏笔。

 

《吴哥窟计划》:跨文明、多媒介的灵魂之作

舞蹈作品《吴哥窟计划》, 作者沈伟

      此次在吉美博物馆首演的《吴哥窟计划》,与同期展出的“吴哥皇家青铜器展”形成时空呼应,在古老文物与当代表达之间构筑出一座跨越千年的文明桥梁。这场作品不仅回应了吴哥文明的物质遗产,更通过身体与影像,唤起人们对精神遗产的感知与再诠释。据《China Daily》《欧洲时报》报道,该作品源自沈伟老师对柬埔寨吴哥古迹的深度踏访与冥想。他记录下自然环境中的声音片段、民众日常中的身体姿态,并将其转化为舞台上流动的身体语言、影像装置与声音织锦——既是纪录,也是再生;既是记忆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创造。

      整部作品由四幕构成:《面容》《三者》《自然》《文化》。舞者时而如雕塑般静止,时而若林风般流动,既似石刻遗像中的神祇,也如热带密林中的精魂;在虚与实、动与静之间,唤起观众对时间、记忆、身体与本我的深层沉思。

       “人造世相,世相亦塑我形;皈依自然,自然内化于心;溯回往昔,昔影如镜在前。” 在这场跨文明、多媒介的艺术实验中,身体成为了书写历史与文明的新型语言,舞台化身为冥想与召唤的空间。《吴哥窟计划》不仅是一次对远古文明的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哲学探问——关于人类如何以感知重建意义、以艺术回应时代、以身体穿越疆界

高远 × Evrard Didier:文明桥梁

    

      演出结束后,全英清华校友会秘书长高远女士与 Didier 先生展开对谈,深入探讨《吴哥窟计划》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艺术启示。

 

Evrard Didier 先生简介:

  • 前法国国立美术学院院长(2004–2011)

  • 法国国家图形设计中心 Le Signe 主席(2017–至今)

  • 曾于巴黎银行任驻台北、新加坡、香港高管,深耕中法文化交流

  •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与艺术与文学司令勋章获得者

 

对话精要

      以下是高远 × Evrard Didier 对话中的部分精彩观点与延伸思考:

关于沈伟作品的文化承载与桥梁角色:

      “沈伟不只是中国艺术家或西方编舞家,更是一个文明之间的‘桥梁建构者’。”
       Didier先生认为,沈伟的创作超越国别、形式与技法的标签。他的作品根植于东方哲学,却又融合西方现代主义精神,宛如一个在多重文化土壤中成长的“文明植物”,自成风貌。他的身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媒介,突破语言障碍,让东西方观众都能在情感上共振。

关于舞台哲学:

      “他的舞蹈不是为叙事服务,而是一种观照、一种身体内在精神与外部世界的呼应。”
       在 Didier 先生看来,沈伟打破了传统“戏剧情节”主导的编舞逻辑,而是将身体作为觉知的容器,情绪的映射,宇宙之道的回响。他所倡导的不是“用动作表达意义”,而是“让动作本身成为意义”。这与东方“止观修行”或“无为而治”的观念高度契合,是少见地将东方思想内化为舞台语汇的成功实践。

关于中西文明的互视:

       “法国拥有对古典的记忆,中国拥有对自然的敬畏。沈伟正处在这两种意识的张力之间,转化为艺术的形式。”
       法国文化强调人类理性的秩序美与对古典遗产的系统回望,中国文化则常常回归自然、天地与本心的流动之道。沈伟在其中既不执西方技巧之炫目,也不困于东方意境之缥缈,而是在两者之间提炼出第三条路径:以身体为墨,以时间为纸,书写属于当代人的灵魂图景。

高远女士与 Didier 先生更多谈话请见如下视频:

 

写在最后

 

     从2024年伦敦的艺术展,到2025年巴黎的世界首演;

     从跨越国界的创作,到跨越语言的对话;
     沈伟老师以身体为笔、艺术为桥,构建出“心中的吴哥”。

     这场深刻而震撼的呈现,再次让我们坚信:
     艺术不是标签,而是灵魂之路;
     不是结果,而是连接;
     不是固化,而是生成。

     全英清华校友会将继续支持与见证更多优秀华人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也将一如既往地陪伴清华艺术校友,走向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我们相信,每一位“清华人”的思想与创造,正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更宽广、更深刻的世界文明未来。

感谢长期合作伙伴

京东集团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目前业务已涉及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产发、工业、自有品牌、保险和国际等领域。京东集团奉行客户为先、创新、拼搏、担当、感恩、诚信的价值观,以“技术为本,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坚持“成本、效率、产品、价格、服务”的核心经营理念,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企业。

NetMind.AI是AI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 为全球个人和企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致力于开发创新和实用的解决方案,NetMind.AI的专家团队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该公司致力于站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的最前沿, 不断探索增长和进步的新机遇。NetMind.AI是一家由清华校友创立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NetMind.AI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并在美国、英国、中国设有子公司。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浙江省共同组建的一类新型综合创新创业平台,成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成立18年来,长三院聚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设立了10余个重点研发平台,50余个研究所和工程化研发中心,还在柔性电子、航空发动机、前沿新材料等方向设立了若干专业院,累计建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8个,孵化科技企业超过2500家,规模超百亿近20家,上市或被并购40余家,并作为唯一创新载体被写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去年还获评“科创中国·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

内容 | 宋佳煜

字幕 | 李德光

排版 | 李德光 夏彤

审稿 | 高远

全英清华校友会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官方网站

Categories:

Tags:

No responses ye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