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些年出国深造已成为一种艺术求学的趋势,越来越多有志于陶艺创作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到国外学习,接受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陶艺观念和教育,增加个人阅历的同时开拓创作的视野和可能性。在此前提下,《中国陶艺家》微信平台将邀请在海外知名教育机构中求学或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分享个人学习和创作经历,为国内的师生和陶艺从业者提供具体而生动的、带有主观体验性和时效性的独特介绍。 本文作者姬凡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专业,以自身教育和实践经历介绍了在英学习陶艺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个人收获等,窥析中英陶艺教育的异同。 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陶瓷与玻璃是怎样一种体验? 文|姬凡 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所艺术类专业院校,由四大学院组成,分别是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和传媒学院。该院校(以下简称“皇艺”)只提供研究生课程,授予MA,MRes,MPil以及PhD四种学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长期位列世界艺术类高校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殿堂级艺术学院。   介绍皇艺的学院构成与排名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在英学习陶艺的教育经历与实践,为想要了解皇艺陶瓷系的同学们提供经验参考,并从皇艺这一学校窥探国内院校和英国陶艺教育有什么样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人于2022年毕业于皇艺陶瓷系,所接受的是时长为两年的项目课程。而自2022年起皇艺将其缩短为一年制硕士项目,因此我的经验不能完全等同于新一年学制的陶瓷课程,但其工作坊使用规则,教育主旨,教学风格,授课内容大致不变,只是课程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会从个人经验与观察来给大家讲述我了解的皇艺陶瓷系,并通过与一年制硕士生的交流来补充陶瓷系最新的重要变化。 皇艺陶瓷系长什么样? 陶瓷与玻璃(MA Ceramics and Glass)是该专业的全称,2022年与首饰金属系(MA […]
>>> 向上拉动查看信件 春节将至,万家团圆, 翰墨飘香,迎春纳福。 “贴春联,挂倒福”是辞旧迎新的重要习俗。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解相思之愁,寄托新年美好憧憬, 全英清华校友会将在除夕举办写福字/春联活动。 让我们欢聚一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别样新春祝福! 活动详情 牛津地区 2023年1月21日下午 12:30-15:30 活动地点:Kloppenburg room, […]
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河南校友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 ●沈阳校友会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云南校友会2022年迎新会圆满举行 ●云南校友会与院士专家座谈联谊 ●沈阳校友会厚德服务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福建泉州清华校友举行2022校友工作交流会 ●清韵昆华 奔赴未来 ∣ 2023昆山两岸清华校友迎新联谊会圆满举办 ●凝心聚力话振兴 ∣ 辽宁省大连市校友会赴瓦房店市元台镇利兴村走访调研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2022深圳清华校友迎新日活动举办 […]
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清华校友总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清华大学第二十四次校友工作会议召开 ●清华校友总会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22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 ●第二届欧洲清华校友大会在德国汉堡举行 ●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人居、环境与智慧农业”全球总决赛举行 ●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文体科技与创意产业全球总决赛举行 ●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举行 ●马长生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9讲:心血管健康管理 清华校友总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清华大学第二十四次校友工作会议召开   //   11月5日,清华校友总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清华大学第二十四次校友工作会议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清华校友总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王希勤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球各地的318位校友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姜胜耀,校党委原副书记、校友总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韩景阳,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校友总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袁驷,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吉俊民,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王岩出席会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史宗恺主持会议。 清华校友总会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22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   […]
2022 全英清华校友会荣誉合集 2022 summary 2022即将翻页,2023悄然到来。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会长郭毅可教授的带领下,全英清华校友会成绩斐然。我们举办了首届全英清华羽毛球比赛,强身健体,趣味横生;召开了 “清英荟萃” 知识大赛,高手过招,脑洞大开;组织了迎新活动,帮助新生,融入集体;协办了第二届欧洲清华校友大会,齐聚校友,促进交流…… 2022年,也是光荣的一年,让我们来一同回顾这些属于全英清华校友们的荣誉吧! 1 校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5日,清华校友总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清华大学第二十四次校友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表彰清华校友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决定, 全英清华校友会获 “优秀校友组织” 称号;全英清华校友会高远校友获 “优秀校友工作者” 称号。 […]
设计 | 夏彤 审稿 | 高远 全英清华校友会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官方网站
第 十 三 届 “ 海 外 学 子 浙 江 行 ” 12月16日,由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合力打造的重点招才引智项目第十三届“海外学子浙江行”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超过100名海外学子、政府各相关服务机构代表、天使投资人、孵化平台代表、风投机构代表、重点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及新闻媒体等参加会议。浙江省副省长卢山,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旭阳,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等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主持。 受疫情影响,本次“海外学子浙江行”启动仪式沿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全球同步开展,不仅在国内设有主会场还在大阪、悉尼设有海外分会场活动,海外分会场共有学子代表、机构、协会等共计100余人线上同步参加。 卢山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清华大学及海外友好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学子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他通过三个案例介绍浙江创新创业环境,他表示浙江已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沃土、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是一个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好地方。希望海外学子进一步了解浙江、投身浙江、赋能浙江、发展浙江。浙江也为学子们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以最完整的产业链条、最优的创新创业生态以及优惠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成为学子们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提供强大支撑,在浙江“两个先行”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
英国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2日下午, 全英清华校友会秘书长兼副会长高远、理事张敬卿和理事夏彤代表全英清华校友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教育处,张晋公参、石松秘书和高上秘书亲切地与来访校友进行了座谈。 高远秘书长首先向张晋公参介绍了全英清华校友会的组织架构、在英校友的规模,以及校友会近几年组织的重大校友活动。张晋公参对全英清华校友会在团结海外校友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许。张晋公参也同时亲切地向代表清华校友来参加座谈会的几位理事介绍了大使馆教育处的职能分工, 教育处旨在促进中英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宣介中国教育发展情况,为中国留学人员及社团提供指导和服务,以及来华留学、汉语推广、教育调研、高层次人才工作等事务,促进中英人文交流。 张晋公参强调了“平安留学”的重要性,当前,英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涉留学人员的电信诈骗、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等仍偶有发生,教育处特设了24小时应急安全电话,为在英留学人员提供支持帮助。教育处积极全方位地服务在英留学生,为奖学金申请、全球人才招聘等工作提供便利,也同时支持着在英各学联、校友会、同乡会、专业协会等的工作。她指出,我国在英留学人数高达20万,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留学生数量承增长态势、留英就业人数也在稳固上升, 服务留学人员,为留学人才和国内用人单位实现精确对接,是教育处工作的重心和使命。 大使馆教育处的职能与全英清华校友会服务校友、反馈社会的宗旨高度一致。双方就未来合作展开了深度洽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英清华校友会未来将积极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在英校友会,为团结服务好在英留学人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贡献力量。此外,清华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一直吸引了不少赴华留学访学人员。团结和服务英国留华校友,绵延他们的清华情,不仅对提高清华大学的国际声誉有积极的作用,也对让世界更多的听到知华友华的声音有着深远的影响。全英清华校友会在服务好出国校友的同时,也将加强与英国留华校友的联络,提升外籍校友的归属感,给不论国籍的全体清华校友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 座谈合影(从右到左依次为教育处高上秘书、张晋公参, 校友会高远秘书长、张敬卿理事) 最后,双方出席人员亲切合影留恋,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合作! 内容 | 夏彤   排版 | 夏彤   校对 | 王文宇 […]
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2022年11月22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公布了2023年新晋会士(Fellow)名单。经清华校友总会不完全统计,在319位入选者中至少有5位清华教师10位清华校友。他们是(分别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序):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慈松、计算机系教授李国良、集成电路学院外籍教授李宇根、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计算机系教授朱军;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池跃洁(2003级电子)、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郭毅可(1980级计算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江小宁(1992级博,精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李晨(1989级计算机)、美国微软公司研究员刘策(1995级自动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时龙(2000级电子)、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王华(1999级生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王印海(1984级土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薛京灵(1979级计算机)、华为终端通信标准首席专家周永行(1992级电子)。 当选2023 IEEE FELLOW的教师和校友,每排左起: 慈松、李国良、李宇根、武永卫、朱军 […]
11月29日晚,由清华大学创办的“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变化世界中的大学新角色:塑造新兴未来的重大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加州伯克利大学前校长杜宁凯(NicholasB. Dirks)教授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 杜玉波视频致辞 杜玉波在视频致辞中,首先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应怎么办的时代命题。大学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大学要培养合格的栋梁之才,要打造国际学术共同体,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合作是历史潮流,共赢是人心所向,我们需要共同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希勤致辞 王希勤对各位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高等教育进程,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一是学科分化与问题综合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大学组织声誉与学者个人声誉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日益融通,四是大学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大学正在从多个方面持续走向融合。110多年来,清华大学开创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也将代表中国大学发展的未来。这一发展道路,意味着我国的大学教育要把西方的分析思维与东方的关联思维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内在素质的我与社会角色的我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注重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注重情感的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意味着大学要把基于竞争的市场逻辑与基于调控的计划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治理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王希勤表示,希望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充分研讨,一起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新智慧。希望清华高等教育论坛能够持之以恒地办下去,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打造共商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大计的新品牌。 杜宁凯致辞 杜宁凯围绕“21世纪的大学理念”发表致辞。他从19世纪教育家纽曼(CardinalNewman)的“为知识而知识”的大学理念谈起,提出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博雅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要紧密结合。根据自身经历,杜宁凯认为,在20世纪加州伯克利大学最伟大的办学理念是“加州理念”。进入21世纪,大学需要培养学生更为综合的思维、学习和研究能力,必须为来自更广泛社会的学生提供教育和研究机会。大学的理念将是促进未来繁荣、安全、健康、智力福祉等一切的最具关键性的理念。 杨斌主持开幕式 分论坛一合影 随后召开的第一分论坛以“‘学以成人’:大学的育人使命”为主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发表题为“价值观:学以成人的关键”的主旨报告。牛津大学教授马金森(SimonMarginson)发表题为“高等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塑造”的主旨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高度评价两位专家的报告切中论坛主题,抓住了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的关键问题。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前主任维特(Hansde Wit)在发言中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锐从教育的本质、中西文明的互相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分论坛由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文雯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中心、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等全球教育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超过100万人次观众在线观看开幕式直播。 为期四天的论坛里,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将重点围绕大学的育人使命、大学的社会责任、科技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大学的理想等问题展开讨论。后续还将举行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反思大学的社会责任”“重新想象科技赋能下的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的理想”。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